大股东外资中国上市公司名单(大股东外资中国上市的公司)

疫情持续、全球滞胀担忧、美联储加息、乌克兰局势、中概股监管风波……近期在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对资金流出的担忧来自包括中国股市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外资有所增加。近一周北向资金连续五日出现净流出,累计净流出约128亿元。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戈日前分析称,未来中美政策利差可能进一步缩小,短期资本外流压力将对国内政策工具选择提出挑战。

大股东外资中国上市公司名单(大股东外资中国上市的公司)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观察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外资进入中国已经做好了寻找安全资产、规避风险的准备。中国的开放政策也有望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中国A股市场外资持股价值接近3万亿元,较年增长2.75倍。根据7家披露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数据显示,从年的业绩来看,行业平均年回报率在-1%左右。不过,年内有3家外资私募公司实现正回报,最高回报超过30%。

外资长期加大对华配置三大原因

3月份以来,受乌克兰局势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新兴市场跨境资本大量外流迹象明显。其中,中国A股市场北向资金净流出已超过600亿元。

张晓燕认为,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观察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外资进入中国是有充分准备的,目的是寻找安全资产、规避风险。”张晓燕认为,外资长期持续流入中国至少有三大原因:一是“市场大、空间大”,中国居民的财富需求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增长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潜力;二是我国股票市场容量大、收益率可观,是分散资金风险的重要选择。三是国内政策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

清华大学人民银行与卓佳中国联合发布的《中国外资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研究白皮书》显示,年以来,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逐年增长年。虽然近两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上升趋势并未改变。截至年12月,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A股市场亿股,累计市值2.89万亿元,较年增长2.75倍,占A股流通股数近4%。

当前外资在华配置中,沪港通、QFII和境外私募股权仍是主要形式。沪深港通系统开通以来,截至年1月7日,累计净流入1.64万亿元。截至年底,近400家QFII机构持有A股总市值约.17亿元。与此同时,境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注册管理人数量和发行产品数量也大幅增长。

目前注册的57家境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桥水规模已超过100亿元,其他机构规模超过10亿元的还有9家。

卓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海亮举例讲述了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的成长路径,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再到获得境外私募股权经理资格、“全牌照”经营是各大外资机构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从消费到工业,外资配置发生显着变化

境外投资者在中国的资产配置偏好如何?从产品特征来看,国外私募发行的基金产品策略包括多头股票、多因子、CTA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宏观策略、FOF组合基金、多策略等。数据来自“白银”《论文》显示,年外资在我国各行业的配置方向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年及之前,外资持股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金融等行业的股权价值相对较高并且大多呈现增长趋势。不过,截至年12月,外资在这四大行业的持股价值分别为.49亿元、.44亿元、.00亿元、.96亿元,均较年有所下降。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外资持股金额分别为.21亿元、.59亿元,较年分别增长65%、59%,较年增幅分别高达6.26倍、8.09倍。

根据披露年业绩的7家外资私募公司的数据,行业平均年回报率在-1%左右。不过,东亚联丰投资、必盛投资、路博曼投资等3家外资私募公司年内实现正回报,最高回报超过30%。

最牛中概股暴涨%!超万亿外资却在争夺A股的核心资产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30年,是一部逐步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历史。从有限度开放B股发行,到建立QFII制度吸引外资参与A股交易,再到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终于实现。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既有“请进来”,也有“走出去”。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浪潮中,历经风雨,见识了世界。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加速与世界互联互通。

随着A股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A股核心资产正在成为外资的投资标的。截至12月22日,北向资金年累计净申购金额已达11.845亿元,超过年总额亿元,再创新高。

市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主体的责任追究力度。具体来看,一方面,严格退市监管,通过行政力量出清违法违规公司;另一方面,完善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等制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伴随监管体系的不断重塑,有望提升优质龙头的示范效应,推动形成“有进有出”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新证券法+注册制的市场环境下,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市场化退市方式,有望逐渐取代过往以盈利为主要标准的退市机制成为主流。

2.1.4.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年,A股交易机制不断突破。1)创业板竞价交易实行20%的涨跌幅限制。具体来看,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企业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之前的10%放宽为20%;存量公司日涨跌幅同步扩至20%。我们认为,涨跌幅限制的放宽,可以提升创业板交易流动性。2)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即可纳入两融标的。涨跌幅与融券机制的改革,能够高效驱动市场价格发现,丰富机构的多元交易策略,引导长线资金入市,推动交易机制与国际接轨。

年,我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开放格局,由点到面,海南就是先驱者。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致力于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六大领域自由便利。我们认为,下一步将逐步推动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税收安排、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等。除此之外,国际贸易合作正逐步推进。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落地。RCEP的签署意味着全球贸易三足鼎立格局大幕开启,东盟十国携手中、日、韩、澳、新五国推动区域内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削减,进而建立统一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首次达成贸易协定,双边贸易自由度将显著提升。下一步,我国将在RCEP的基础上,推动协议的早日生效实施,深入更加实质的服务贸易与投资领域,并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协议的签订。

2.2.2.更加包容的资本制度

年以来,监管层着力落实金融开放11条,推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9项举措,形成更全方位、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局面。尤其是,在外资机构设立与资金引入方面,开放的力度正逐步提升。

第一,外资机构加快布局中国金融业务。1)年新增金元统一、瑞信方正、高盛高华、星展证券、大和证券、意才证券等6家外资控股券商。2)首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贝莱德获批设立;另外,范达基金、联博基金等已递交外资公募牌照申请。3)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获批设立;4)惠誉获准进入中国评级市场。随着外资机构持续扩容,“鲶鱼效应”逐步显现,长期来看将推动提升境内金融机构竞争力,促进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

第二,外资资金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1)证监会、央行和外管局联合发布QFII/RQFII新规,旨在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规的出炉,将进一步加大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推动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产品及渠道多元化。2)富时罗素指数进一步扩容A股,分别于3月20日、6月19日将A股纳入因子累计提升至25%。外资入市广度与深度的提高,既能引入多样化的流动性支持,又能重塑价值投资的市场风格。

展望未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于打通我国金融体系、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年主要将在以下领域有所突破。一是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开放,如:1)在与港交所、伦交所等市场联通的基础上,拓展与更多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建立互联互通机制;2)解决国际投资者的顾虑,完善风险管理、结算周期、交易机制等制度安排,提高A股在MSCI、FTSERussell等国际指数中的纳入比例;3)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4)扩大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范围。二是提高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开放水平,继续推动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的落地,完善内外资证券基金机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支持优质机构与客户一起走出去,提升跨境服务的专业能力,更好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需求。

3产业政策升级:创新驱动,安全先行

3.1.国防安全:军工改革助力高景气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报告更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指出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未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国防安全而言,核心方向为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重点政策与改革路径主要是提高国防支出、股权激励、资产证券化。作为大国博弈的落脚点,国防安全要求国产化能力提升,预计产业政策亦将向航空航天、国防信息化等领域倾斜。具体政策方面:1)稳步提升国防支出。我国军费规模占GDP比重不到1.4%,低于世界平均的2.2%,仍处于补偿式刚性增长期。2)落实股权激励。《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首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从总股本1%提升至3%,董高人员授予价值放宽至薪酬40%水平。伴随股权激励的实施,企业经营活力将得到释放,降费增效与民品发展将显著加快。3)加快资产证券化。配套院所转企后将自负盈亏,面对市场化竞争,院所转制核心将重点落在配套单位市场化改革。

3.2.能源安全:供需两端优化消费结构

我国油气能源海外依存度高,叠加全球气候环境危机,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油气能源面临较高的供给风险、通道风险与价格风险。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3%。另一方面,碳排放过量导致的极端气候现象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够有效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行业迎来春天。年9月,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10月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重点涉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动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新能源行业将加速发展。

年,新能源供需结构双向推进将成政策改革重点领域,光伏、风电与新能源车产业链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1)从供给端来看,光伏、风电成为新增电力重要来源。其中,光伏已经脱离补贴,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风电则因并网严格导致行业抢装,高速增长将延续。2)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汽车成为调节能源消费结构的最佳手段之一。事实上,为在疫情期间重振经济并且减少碳排放,欧洲各国已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甚至优厚于年的扶持政策。除此之外,英国还在疫情期间将燃油车禁售令的时间提早5年至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下,发展储能势在必行。储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发电端、电网端以及用户端。我们看到,年以来“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电力’十四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等均将储能列入其中,“十四五”时期储能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契机。

3.3.科技安全:国产替代新格局

年以来,美国相继对中兴、华为、海康威视等企业实施制裁,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当前科技安全和部分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依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与挑战。面对海外国家技术封锁,“十四五”期间发展软硬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安全的迫切性显著提升。

3.3.1.半导体:技术与需求共同催化

近五年来,国内企业在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从国内半导体行业结构来看,产业链以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的市场空间最大,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行业,过去主要被海外龙头企业所掌握,国内企业以劳力密集的芯片封测为主;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环境向高技术环节转型,IC设计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国内本地品牌华为、联想、小米等,和本地芯片设计商海思、紫光展讯、汇顶科技等发展为中国IC制造提供大量需求。此外,根据SEMI数据,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投资额达到173亿美元,半导体设备的投入支持,显著提升国内晶圆制造的产能。总体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开始加速向高技术、高价值环节发展的正向循环;同时,为了维持未来稳定发展,对于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自主可控将成为重要趋势。

政策暖风频吹,半导体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即将发布,将重点推动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攻坚突破。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家研究拟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写进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计划在年至年,在科研、教育、融资、应用等方面大力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具备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导热率特性,更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伴随5G通信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下游需求将持续催化半导体市场规模。

3.3.1.网络安全:信息长城保驾护航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化,针对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从海外来看,年,美国发布《5G安全国家战略》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政策,并推出188亿美元的网络安全领域财政预算;欧盟在《欧盟5G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捍卫网络安全领跑地位。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网络安全及相关政策出台,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1)网络安全法律出台。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施行,为我国商用密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开放平台。年4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推出,进一步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已纳入立法计划。2)产业配套政策密集落地。年12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地提供了标准支撑。

“十四五”规划期间,网络安全将进一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事实上,等保2.0、关保新政等全面推进,为“十四五”期间大安全战略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石。展望年,我国将在网络安全领域重点突破:1)推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度落地;2)加快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机制;3)加快建设个人和法人基础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我们认为,随着网络安全领域政策制度的施行,叠加信息技术的提升,将有力保障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

4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年5月14日,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双循环”的形成,打破要素市场流通障碍、加快人口政策改革尤为重要。

4.1.要素市场改革,打造新型城镇化

年4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同日,发改委发布《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8项重点任务。我们认为,上述二者指明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释放内需、提高发展质量。

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领域制度有望突破。具体来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

4.2.生育携手养老,破解人口红利困局

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化问题突出。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1)s~,提倡节制生育;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3)至今,逐步放开计划生育。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推广执行,人口结构亦发生深刻变化。年以来,我国14岁及以下人口比重逐年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年来增幅逐渐加快;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于年达到顶点,抚养率开始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为解决人口结构矛盾,“十三五”期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一阶段,二孩生育率从年的12.3‰显著提升至年的21.97‰。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人口政策将优化调整。具体来看:1)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行普惠价格制度的学龄前教育,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3)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养老产品和服务,强化政府兜底保障与制度供给职能。4)提高人口质量,改革完善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体系,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上一篇: 中超双冠王球队有哪些(中超双冠王球队名单)
下一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上市公司名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上市公司有哪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