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成为投资基金中国仍严重缺芯片的原因是什么(大基金成为投资基金中国仍严重缺芯片的原因是)

近年来,“大基金”大举投资芯片行业。一期投资规模超过亿元,年基本完成。二期基金于年10月设立,规模超亿元。

“大基金”过去在商业投资和股票交易方面都非常成功,但“大基金”实际投资的芯片项目又如何呢?显然,技术上并没有取得明显突破,技术壁垒也没有被打破。

大基金成为投资基金中国仍严重缺芯片的原因是什么(大基金成为投资基金中国仍严重缺芯片的原因是)

换句话说,“大基金”虽然带动了万亿投资,但它更像是炒股,而不是推动国家基础研究的机构。而且,“大基金”作为国有企业的一种变现形式,也面临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过去几年,在政府推动的“芯片运动”中,各地的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往往达到千亿的目标。半导体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地方政府纷纷设立投资基金,提供各类项目。补贴和激励措施。

去年,有媒体估计,政府已投入亿美元资助国产芯片与西方国家竞争。但几年后,这些巨额补贴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一系列破产、贷款违约和烂尾工程。

据报道,年至年间,成都格罗方德、武汉弘芯、济南全芯等至少7家晶圆制造企业资金链断裂。其中,仅武汉宏鑫一家就有国有资本投资亿元。然而三年多过去了,工厂还没建成,宏鑫就已经濒临破产。它还将其在中国拥有的唯一一台7纳米ASML光刻机抵押给了银行。

在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之后,中国仍然存在严重的“芯片荒”。根据海关数据,中国去年进口了亿美元的芯片,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

中国半导体行业出现了一些混乱。一些无经验、无技术、无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产业。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推计划、重复建设,不少项目陷入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46亿资金打水漂,大型芯片项目“烂尾”背后症结是什么?专访

“看到他建造高楼,看到他招待客人,看到他的建筑物倒塌。”

很多人都用这个描述来形容互联网泡沫和投机者。现在,轮到半导体行业了。业界用“芯片热潮”来形容一系列离奇景象,但真正的核心原因仍有待发掘。

年10月20日,随着多地芯片项目烂尾报道持续发酵,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晚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一些经验不足、缺乏经验的企业缺乏技术和人才的“三不”:企业涉足集成电路行业。有些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已经显现。甚至出现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工厂空置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

武汉宏芯是一个涉及数千亿美元的明星项目。成立于年11月,目标是实现14纳米、7纳米工艺的芯片生产线,月产能3万片。并聘请台积电研发核心人物蒋尚义担任CEO。年12月,宏芯还成功引进了国内唯一可以生产7纳米芯片的ASML光刻设备,取得了巨大成功。

年6月、7月,武汉宏鑫被曝项目资金缺口较大,随时面临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同时,由于宏鑫项目二期用地尚未完成土地整治和出让,缺乏土地、环评等支撑信息,无法报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导致国家半导体基金等股权基金无法引入。与此同时,宏芯还被曝拖欠供应商数千万工程款,一台价值5.8亿元的“全新”光刻机也被抵押给银行。

事实上,像宏芯这样短暂成功却频频遇到问题的半导体项目在很多地方也存在和发生。

年,南京德科玛30亿美元晶圆项目暂停,成为拖欠工资、拖欠工资、欠税“三欠”的企业。法院将其列为违反信任行为;成都格罗方德耗用了政府70亿元投资建设了一座工厂,如今却停产停业、关闭裁员,成了一座空房子;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宣告破产清算,与高通合作以失败告终;江苏淮安德淮半导体被曝腐败案,46亿元资金被抽走水浮.

据悉,国家下一步将引导地方政府强化重大项目建设风险认识,按照“谁支持、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的,或造成重大风险的,将予以通报并追究责任。

近年来,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支持力度空前,尤其是中兴、华为事件之后。

年9月24日,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首期募资.2亿元,成为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年两会后,国内多达30个城市提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多地政府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预计突破亿元。年10月22日,国家大基金第二期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业内预计,两期大资金可撬动社会资本规模超1万亿元。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涉足半导体行业,希望能够取得一些突破。

但更多的人却盯上了这块大蛋糕。使用企查查搜索关键词“芯片”,可以得到54,733家名称中含有芯片的注册企业数据,而搜索“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分别可以得到91,247家和261,681家公司数据。

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如此多的支持、如此多的企业参与,却换来了一波“核心造假”的惨痛后果,人们不禁思考问题出在哪里?问责固然重要,但在新的开发周期开始之前,如何从源头上避免下一波芯片故障呢?

对此,中国微纳电子学科学家马作平向DeepTech分享了他的独特观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耶鲁大学电气工程系讲座教授、前系主任。还曾在IBM、英特尔、惠普、日立、东芝、台积电等国际大公司担任高级技术顾问。

以下对话在保持原意的情况下略有编辑。

DeepTech:您如何看待这些未完成的本土芯片项目?

马作平:年国家大基金成立时,我向相关负责人建议,建议把大基金的一部分钱用来做基础研究、扎技术根。虽然要5到10年才能看到表现。是的,但这非常重要。负责人当时的回应是:“我们都理解,也都非常认同,但我只是一个刽子手。上级投入资金,希望我们每年都能取得成果,所以我等不及了。”5年或10年。”如果以后再看表现的话,我不知道自己会被调去哪里。”

于是就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去购买设备、建工厂等。记得年4月中兴事件之后,一个月之内就有消息称要成立新的大基金。

后来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很多烂尾的芯片项目,骗了钱。可以说,这并非偶然。关键是有些地方乱花钱。很多投资并没有明确要求从业者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甚至在没有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数百家新公司纷纷成立,许多对半导体一无所知的人也创办了公司。

这不仅对行业的发展无益,而且有害。优质资源被浪费,半导体行业沦为骗钱行业。真正想做事的人会被人瞧不起。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真正的专家团队来进行策划。我们究竟缺少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我们的钱?我们不能投机取巧,不能搞形象工程。

DeepTech:以武汉弘芯为例。他们聘请了台积电资深元老蒋尚义,甚至成功推出了7纳米光刻机。而且,武汉还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比较成功的项目。当地是否缺乏经验?

马作平:这是一个遗憾。宏鑫聘请的CEO蒋尚义是我的大学同学。他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人。他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非常信赖的研发元老。他被称为“姜爸爸”。在此期间,他还聘请了我作为顾问。如果他想要带领一个团队的话,他确实有能力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么好的人也会被欺骗。

国内不少报道称,少数幕后人士在北京设立空壳公司作为大股东。他们没有资金和技术实力来运营,也找不到更多的信息。

DeepTech:我们能否从根源上避免一些地区乱花钱研发芯片的现象?

马作平:可以参考国外的决策经验。比如在美国,只有几千亿的项目,更不用说价值数百亿的项目,在政府推行工程承包之前,也会请很多专家组成顾问小组,进行各种审查。钱怎么花,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所有的细节都要计划好,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推敲。

华为事件后,外媒还盛传中国将投入9万亿以更大力度全力支持半导体产业。且不说这个数字是真是假,如果资金规模真的如此之大,决策过程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首先行政部门需要有非常明确的计划和审查,然后就看参众两院能否通过多党投票。最终可能只能批准5万亿的预算,但是会有很好的理由支持,而且不是随意的。一拍额头就决定了。

政府项目承包的时候,还必须有一个顾问团,这个顾问团是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包括技术、财务、执行方面的专家。然后他们将提出实施建议。当需要具体实施时,还会有另一个顾问小组。或者一个咨询公司,各个环节都是非常独立的,他们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

而如果是通过敲击额头来做出决定,无疑是非常高效的,但是会有很多东西没有考虑到,看不到衍生出来的相关效果。我们不能开会,大家都说这个计划很好。当我们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其中牵涉的利益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打破。

DeepTech:这种情况在当前半导体行业是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马作平:很常见。我经历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在本土半导体行业,外行人由专家领导的情况很多。我的建议是成立一个不感兴趣的顾问小组。其实很简单。然而,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是的,如果成立这样的顾问团,就相当于斩断了别人的一切利益。最终,很多钱都流向了骗子和腐败分子。

为什么这个项目需要这么多钱?如果一一列出,审查部门再找相关专家、顾问组进行详细讨论和决策,就很难受骗了。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拿出一个计划,但以后犯错误的机会会很小。

DeepTech:扶持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市场投资热情非常高。然而,我们制造的大部分芯片可能是在一些非常小众的领域或者相对中低端。这种做法可以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你有一个理想的期望吗?

马作平:目前行业投资的很多芯片都有一些商机。虽然它们不是最高端的芯片,但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如果这群创业者更明白这一点,抓住这个关键点,填补市场空白,防止外来者进入,我们恰好有能力自己做,就能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造我们国内的供应链产业。链条将会得到加强,但这当然只是短期内的。

从长远来看,我国芯片产业的真正目标是做高端芯片。华为等企业所需的旗舰手机芯片、5G设备芯片,需要非常高端的基础技术支持。国内没办法供应。那么短期内可以做什么呢?该怎么办?如果你别无选择,那么你就得冷静下来,做好长远的打算,真正带着痛苦前行。

芯片产业链非常复杂,涉及面广。从材料、制造、设计、设备、包装、生产到最后到市场,这些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的弱点在哪里?哪里可以赶上等等,需要我们系统地规划。

我认为芯片产业不可能自己完全封闭。我们必须努力开展国际合作。美国即使技术领先,也必须依靠国际实力。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推动行业寻求国际合作,也不能说我们都有优势。这种强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还需要互惠互利。我们可以相互促进,可以自力更生固然好,但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因为芯片产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比如,通过攻克一些关键技术,我们可以制造自己的原子弹、人造卫星。

芯片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每周、每月都在发生。你现在认为和别人的差距相差无几,但是两年时间又扩大了一倍。我们不可能封闭自己。对此我们需要有深刻的认识。有时候你需要放下一些尊严,去配合别人。

我们常说追赶,但现阶段只要不落后就很好了。其他人的研发能力更强,也并非不动。他们也在努力发展。

DeepTech:这么多年过去了,看来我们的芯片产业仍然没有与国际产业链紧密结合?比如,当我们遇到制裁、禁令时,我们会变得非常被动,很难让国际产业链介入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马作平:契合度比较低。最重要的是你能给别人什么,和你合作别人能得到什么,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互惠互利的基础。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利基市场,因为它的市场非常大。中国市场已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近一半。此外,中国的扶持政策、财力、建厂用地等都非常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是美国的数倍。这些都是非常大的优势。如何才能善用这些资源,互惠互利,不要老是打架。

我们可以集中所有的精力去做一件大事,而这件事恰好没有那么复杂。但现在对于芯片行业来说,根本不是这样的,太复杂了。例如,一台光刻机有数十万个零部件,其中更精密的材料来自许多发达国家。荷兰的ASML可以集成它,但是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都是由美国提供的,所以美国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阻断它对中国的供应。

我知道很多地方领导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盖楼、建工厂、买设备。有一个实体的东西在那里会让他们感到安心,但这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

DeepTech:您提到的核心问题如何解决?

马作平:这要看芯片项目的具体性质、要做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人。没有可靠的人才队伍,盖大楼、买机器都是没有用的。人才为何走?他需要知道一个非常清晰、强有力的、可以在未来实施的计划。据我了解,宏芯已经计划高价从台积电挖走一些人,并给予他们三倍的工资。然而,纯粹为了钱而来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才。

至少人才要稳定,以后拓展什么也没什么问题。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宏鑫项目目前的处境非常令人遗憾。据我所知,蒋尚义已经找到了50多个有能力的人,因为芯片行业有一个规则,不能从同行业的竞争公司挖来关键人员并立即聘用。这期间,你至少要“转身”了一年,但确实有几个有权势的人愿意跟随他,因为他们信任他。

如果没有太多的意外和干扰,我相信他的团队真的能做出鸿芯,可能不需要太多年的时间就能超越14纳米工艺,达到7纳米甚至更高的水平,因为蒋尚义已经努力了在台积电。主导7纳米工艺研发突破。

可惜,没有人出面稳定洪欣的局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崩溃。如果这些人才都分散了,不仅之前的钱就打水漂了,更重要的是攻克7纳米工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台积电等主要制造商挖走核心人才的尝试也将受到更密切的关注。

DeepTech:除了芯片故障浪潮之外,近期半导体行业还有哪些现象出现了不好的迹象?

马作平:我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在报道中说已经开发出了第三代半导体。所谓的第三代半导体看起来非常先进。其他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我们拥有第三代芯片不是更重要吗?先进的?其实对我来说,它不是第三代,而是“第三类”半导体,可以部分应用在一些大功率、汽车、高温设备等利基领域。

也有很多人在谈论摩尔定律的失败。摩尔定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摩尔定律意味着芯片微器件不断缩小,而且肯定已经走到了尽头。比如台积电的5纳米,下一阶段是3纳米,最高到1.5纳米,可以分布到几百亿。晶体管等等,但我认为广义的摩尔定律才刚刚开始,业界很多人都同意这个说法。

芯片不仅仅是扁平的。工程师可以堆叠几层甚至几十层。新的制造和封装工艺已经在台积电取得突破,预计很快就会成为主流。即使是广义的摩尔定律也不会过期。试想一下,如果一层有数百亿个晶体管,像建造高楼一样建造几层甚至几十层会达到什么样的性能?芯片纳米技术达到极限后,可以将其制作成三维,并利用三维的方法重新定义。

DeepTech:我也看到很多关于光电芯片甚至碳基芯片可能取代硅基芯片的讨论。

马作平:当然,光电芯片在某些方面可以有很好的应用,而所谓的碳基芯片,比如石墨烯或者碳纳米管的炒作,并不能取代硅芯片,特别是在石墨烯领域。很多报道都是无稽之谈。它可以用作导体,但要达到硅基晶体管的水平是完全错误的。用碳基材料代替硅基材料有点天方夜谭。

“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被查,这对芯片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动荡?

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的调查可能会在短期内引起芯片行业一些动荡,但长期来看不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太大影响。目前,大基金正在帮助中国解决草根电路产业的瓶颈。问题还处于投资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作为市场上最主要的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的动向对芯片行业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无论是增持还是减持,都会导致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发生变化。丁文武此次被调查后,市场出现了一定波动,但并未对市场产生持久影响。不可否认,丁文武出问题后,市场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投资过程中,只有保持冷静,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目前看来,首投基金二期已经进入投资期,未来还是被看好的。

它是怎么发生的?

年7月30日,中央纪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监委、北京市监委监察组发布公告称,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公司总经理丁文武正在接受审查和调查。不少网友讨论称,丁文武任职时间较长,曾在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长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紫芯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担任高管。其他公司。未来投资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大资金将流向何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我个人的看法是什么?

相信此前芯片创业热潮中地方政府和社会债务的涌入会带来退出风险。含半导体资本的到来也会使市场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半导体概念股今年上半年之后已经升值了。急剧下滑,自从丁文武被调查后,这种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投资之前一定要更加理性。

上一篇: 长投并购最新消息股票行情,长投并购最新消息股票行情走势
下一篇: 基金161903大盘指数(大盘指数基金代码161725)

相关资讯